沉默的邻居
老张搬来这栋楼已有五年了。他住在四楼东侧,与我家只隔着一堵墙。每日清晨,我总能听见他开门的声响,"吱呀"一声,接着是那双旧皮鞋踏在楼梯上的脚步声,"嗒、嗒、嗒",不紧不慢地向下。
这栋楼里的住户大多熟识,早晚碰见都会点头问好。唯独老张是个例外。他总低着头走路,灰白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,手里永远攥着那个褪色的帆布包。我曾试着与他搭话,他只是简短应答,眼神飘向别处,很快便找借口离开。
去年冬天特别冷。某个深夜,我被一阵咳嗽声惊醒。声音来自隔壁,撕心裂肺的,中间还夹杂着痛苦的喘息。我敲了老张的门,等了许久才听见窸窣的动静。门开了一条缝,昏黄的灯光里,我看见他苍白的脸上泛着不正常的潮红。
"没事。"他说,声音沙哑得像砂纸摩擦,"老毛病了。"
第二天早晨,我特意等在楼梯口。老张依然准时出门,只是脚步比往常更沉。我递给他一袋梨,"听说对咳嗽好。"他愣了一下,接过梨的手有些发抖。
后来我才从居委会王阿姨那里听说,老张的儿子十年前出车祸走了,老伴没熬过次年冬天。他退休前是中学语文老师,如今靠着微薄的养老金独自生活。
前天在楼道遇见,老张破天荒地主动开口:"梨,很甜。"阳光从楼梯间的窗户斜射进来,照在他脸上那些深深的皱纹里。我忽然发现,他的眼睛在光线下呈现出一种透明的浅褐色,像秋日的梧桐叶。
现在每天清晨,那"吱呀"的开门声后,总会跟着一声轻轻的咳嗽。而我开始习惯在买菜时多带一份,放在他家门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