巷子里的老鞋匠
阳光斜斜地穿过巷口那棵老槐树,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的影子。陈师傅的修鞋摊就在巷子深处,一张磨得发亮的小马扎,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皮工具箱,还有挂在墙上的各式鞋楦,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。
每天清晨,巷子还没完全醒来时,就能听见陈师傅的锤子敲打鞋跟的声响。"叮、叮",声音不大,却格外清晰,像是给这条老巷子报时的钟。他的手指粗短,关节突出,指甲缝里总嵌着黑色的鞋油,可就是这双手,能把开胶的运动鞋粘得比新买时还结实,能让磨偏的皮鞋底重新变得平整。
午后的巷子格外安静。陈师傅会摘下老花镜,从保温杯里倒出浓茶,就着隔壁阿婆送的芝麻饼慢慢吃着。茶是街口茶叶店老板送的陈年普洱,饼是阿婆用传统炉灶烤的,带着淡淡的柴火香。有时我会蹲在他的工具箱旁,看他用锉刀打磨鞋跟的弧度,碎皮屑像雪花般簌簌落下,空气中飘着皮革和胶水混合的特殊气味。
去年冬天特别冷,陈师傅的摊位前多了个炭火盆。来修鞋的人围着火盆跺脚取暖,他就从箱底掏出几个烤得焦黄的红薯分给大家。热腾腾的甜香里,人们谈论着菜价涨了、孩子要升学,他多半只是听着,偶尔用改锥点点地面,说句"鞋跟要早点换,摔着不是闹着玩的"。
上个月路过巷子,发现工具箱上落了层薄灰。隔壁杂货铺老板说陈师傅风湿犯了,儿子接他去城里住几天。阳光依旧每天划过那些沉默的鞋楦,只是少了"叮叮"的敲打声,巷子仿佛突然空了一大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