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场拐角处的修鞋匠
老周坐在市场西门的拐角处,身前摆着两只木箱,一只装着锉刀、锤子和几卷不同颜色的线,另一只排着十来只等待修补的鞋子。他的摊位上方悬着一把褪色的蓝布伞,伞骨断了一根,用铁丝勉强固定着。
早上七点,老周从帆布包里掏出磨得发亮的马扎,摆在老位置。隔壁卖豆浆的妇人会给他留一碗热豆浆,他则帮她修好开裂的木头凳面。这样的交易持续了十二年,从老周右眼还能看清针脚的时候就开始了。
最近三个月,木箱里待修的鞋子越来越少。周三上午,老周数了数,只有三只鞋——两只女式坡跟,一只儿童运动鞋。他摸出老花镜,镜腿用医用胶布缠了好几层。穿针时,他的手背浮现出褐色的斑点,像鞋面上洗不掉的污渍。
午后阳光斜照过来,老周从工具箱底层翻出本泛黄的账簿。纸页上整齐记着"李老师,黑皮鞋换跟,15元""市场管理科小张,运动鞋粘胶,8元"。最新的一页写着"9月17日",后面是空白。
市场管理员来收摊位费时,老周正给最后一只运动鞋上线。深灰色的尼龙线穿过针眼,在鞋底与鞋帮间来回穿梭。"周师傅,"管理员递给他一张浅绿色的纸,"下个月开始,这儿要改成电动车停车位。"
老周点点头,把修好的鞋子用旧报纸包好。他的手在木箱上摩挲了几下,箱面上有几道深浅不一的划痕,是往年生意好时,顾客们急着取鞋留下的。卖豆浆的妇人探头看了看那张通知,想说些什么,最终只是叹了口气。
黄昏时分,老周收拾工具的动作比往常慢。他把锤子和锉刀用油布包好,突然发现工具箱夹层里还留着半盒鞋钉,是去年春节前囤的货。市场里的灯光次第亮起,照在那些崭新的钉子上,闪着细小的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