沉默的螺旋
四月间,天气已经转暖,街边的梧桐抽了新芽。我站在十字路口等红灯,周围站满了人,却都静默着,各自盯着手机屏幕,仿佛那上面有什么要紧事务似的。
绿灯亮了,人群如被解除了咒语,开始流动。我随着人潮前行,忽然注意到前面有个老人跌倒了,大约是踩空了台阶。他试图撑起身子,却没能成功,像一只被翻了面的甲虫,手脚在空中徒劳地划动。
四周的人流自然地分开了,绕过了老人,又迅速地合拢。没有人停下,甚至没有人多看两眼。我犹豫了一下,也随着人流向前走去。走出一段距离后回头,看见老人终于自己爬了起来,拍了拍裤子上的灰,继续走他的路。
这使我想起前些日子在地铁上目睹的一幕。一个年轻人外放手机视频,声音大得足以让整个车厢都听得一清二楚。人们或皱眉,或交换眼色,却始终无人出声制止。直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开口,那年轻人才悻悻地关掉了声音。
我们的社会似乎陷入了一种奇怪的沉默。人人都看见了不妥,却都等着别人先开口。有人把这叫作"教养",有人称之为"明哲保身"。但我想,这不过是怯懦的另一种说法罢了。
回到家,我翻出鲁迅的《野草》,读到那句:"沉默呵,沉默呵!不在沉默中爆发,就在沉默中灭亡。"将近百年过去,这沉默竟还在延续,只是换了副模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