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失的露天电影院
夏夜的风里,总是飘着些旧时的影子。镇东头的空地上,曾经支着两块泛白的幕布,四角用麻绳系在杨树上,风一吹,连银幕上的人脸也跟着漾起波纹。这便是我们的露天电影院了。
放映机是老吴的宝贝,一台锈迹斑斑的"长江"牌,转动时总发出咳嗽般的声响。胶片经常断,老吴就蹲在光柱里接片子,观众们的影子投在幕布上,活像皮影戏。那时片单不多,《地道战》放得幕布都起了毛边,可每回放映,依旧坐满了人。小孩在草席上打滚,大人们摇着蒲扇,蚊香的味道和炒瓜子儿的香气搅在一起。
后来有了电视机,像一块块发光的磁铁,把人们吸进方匣子里去。幕布上的英雄们渐渐没了观众,倒显得那些故作激昂的台词有些滑稽。最后一场电影放的是《少林寺》,到场不足二十人,映到一半突然下雨,老吴手忙脚乱地收机器,幕布上的李连杰在雨水中慢慢化开。
如今那片空地盖起了连锁超市,冷白的灯光下,再也找不到当年杨树留下的阴凉。偶尔有老人指着生鲜区的某处说:"当年这里正好是银幕中央",年轻人便露出困惑的神色,继续挑拣着包装精美的蔬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