丢失在时光隧道里的碎片
老屋阁楼的木箱里,躺着一叠泛黄的信笺。手指掠过纸面时,会蹭下一层细碎的纤维,像被风化的时光粉末。有些字迹已经洇开了,蓝黑墨水在岁月里晕染成模糊的云团,能辨认的只剩抬头"吾爱"二字,末尾的日期停在一九八三年霜降。
天井的青石板缝中嵌着几粒玻璃弹珠。阳光斜切下来时,那些蒙尘的彩球会突然苏醒,把虹光投射到斑驳的粉墙上。蹲下来细看,能发现某颗珠子里凝固着细小的气泡,是当年孩童吹进去的欢呼,现在成了琥珀般的标本。
巷口杂货铺的柜台底下,压着半张粮票。褪色的红印章像干涸的血迹,票据边缘残留着锯齿状的撕痕。老板娘总用它来垫摇晃的桌脚,却不知那纸片上曾承载着一家人半个月的口粮。
护城河淤泥里埋着半面铜镜。考古队打捞上来时,背面缠着缕缕青丝,铜绿中隐约可见"长相思"三字。博物馆的玻璃柜里,它和汉代陶俑摆在一起,标签上只写着"唐代生活用品"。
梧桐树荫下,总飘着零星的棉花絮。那是老棉纺厂拆迁时,从断裂的管道里逃逸出来的。它们粘在行人肩头,像某种执拗的提醒——关于纺织女工们踩着晨露上班时,口袋里揣着的冷馒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