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常豆腐
豆腐是极平常的食物,黄豆磨成浆,再点卤水,便成了。街市上随处可见,三两块便能买得一方。
小区门口有个豆腐摊,摊主是个五十来岁的汉子,脸黑且糙,皱纹里藏着些洗不净的豆渣。每日清晨四点,他便起来磨豆子,石磨转动的声音混着豆浆的香气,飘进早起者的梦里。他的豆腐比别家贵五毛钱,却总先卖完。人们说,这是"老卤"的魔力。
李太太是常客,每周必买两次。她说超市的豆腐太"水",筷子一夹就碎,而这家却"有筋骨"。买回家,切成小块,用油煎至两面金黄,再下些青蒜翻炒,便是一道好菜。她的丈夫原是极爱吃的,后来查出尿酸高,医生嘱咐少吃豆制品,这菜便少做了。
摊子对面新开了家连锁豆腐坊,机器生产的,雪白齐整,价钱便宜。开业那日,排了长队。黑脸摊主照例摆他的摊,不多言语,只是眼角的皱纹似乎更深了。他的老主顾还来,但明显少了。
一个月后,新店关了门。听说是添加剂放得太多,吃出问题来。人们又回到老摊前,照例抱怨着价钱,却还是掏钱买。黑脸汉子依旧沉默,只是切豆腐的刀,似乎轻快了些。
豆腐还是那豆腐,人却未必是那些人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