沉默的对抗
街口有一家小杂货铺,店主姓王,五十来岁,脸上总是挂着似有若无的笑。铺子不大,货物却齐全,从针头线脑到油盐酱醋,一应俱全。
前些日子,城里搞"创卫",街道上突然多了许多穿制服的人。他们背着双手,踱着方步,眼睛像探照灯似的扫视着每一寸地面。王老头的铺子前向来干干净净,却也免不了被挑出毛病来。
"你这招牌太旧了,影响市容。"一个戴眼镜的年轻干部说。
王老头只是点头,不言语。第二天,那招牌果然焕然一新,红底白字,鲜亮得扎眼。
又过一周,那干部又来了。"你这遮阳棚不合规范,要拆。"
王老头依然点头。遮阳棚很快拆了,烈日直射进店里,货架上的矿泉水瓶被晒得发烫。
昨天,那干部第三次登门。"上面有新规定,你这店面超出门窗经营范围,要整改。"
王老头这次没有立即应声。他慢吞吞地从柜台下摸出一本硬皮证书,摊开在玻璃台面上。那是三十年前的营业执照,上面清清楚楚地画着店铺的平面图——与现在一般无二。
干部盯着那张发黄的纸片,脸色渐渐变得难看起来。他掏出手机,对着证书拍了几张照片,转身走了。
今天早上,王老头照常开门营业。隔壁卖早点的李婶说,看见那几个穿制服的人在街对面站了很久,最终没过来。
王老头擦拭着柜台,脸上的笑容和往常一样,淡淡的,看不出是喜是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