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镇理发师

老李的理发店开在镇东头,临着一条土路。铺面不大,灰白色的门框已经有些泛黄,玻璃窗上贴着褪了色的"理发"二字。门边摆着一张木凳,凳面磨得发亮,不知承载过多少等待的屁股。

每日清晨,老李总是第一个到店里。他撩开蓝布门帘,把热水壶灌满,又将剃刀在牛皮带上反复打磨。那些剃刀都很老了,刀柄上的花纹几乎被磨平,但刃口依然锋利得很。老李常说:"刀和人一样,要常活动着。"

来的多是熟客。王老汉每月初七准到,进门就往藤椅上一坐,闭着眼道:"老规矩。"老李便给他推个平头,再刮净后颈的碎发。刀刃贴着皮肤游走,发出细微的沙沙声,王老汉舒服得直哼哼。有时刀锋掠过,会带下一层薄薄的皮屑,在阳光下飘散。

店里的陈设二十年没变过。镜子边缘的镀金剥落了几处,映出的人脸便多了几块斑驳。墙上挂着月份牌,画着穿旗袍的美人,纸张已经泛黄卷边。老李从不肯换,说是看惯了。

午后常有几个闲汉来消磨时光。他们蹲在门槛外抽烟,议论着镇上的新鲜事。谁家儿子考上了大学,哪块地又要征用了,话头像剪落的碎发,纷纷扬扬落了一地。老李很少搭腔,只顾低头修剪手里的脑袋,偶尔"嗯"一声,表示听着呢。

剃一个头收八块钱。有人掏出一把零钱慢慢数,老李就摆摆手:"下次一起给。"他知道张老师家里困难,刘瓦匠的媳妇生病,这些人的钱,他总是不急着要。

去年冬天,镇上开了家时尚理发店。玻璃门亮得晃眼,小伙子们染着黄头发,玩着手机等客人。年轻人渐渐不再往老李这儿来了,只有些老人还固执地认准他的推子。

有天我看见老李在暮色里洗毛巾。他弯着腰,灰白的头发支棱着,像棵风干的芦苇。盆里的水映着晚霞,红得刺眼。"现在的人都图快。"他忽然说,"可有些事,快不得。"

喷壶里的水珠落在镜子上,慢慢聚成细流,在玻璃表面犁出蜿蜒的沟壑。

声明:本文由杨先生编辑整理推荐。致力于打造情感共鸣的阅读空间文章来源于互联网,不确定是否原创及转载。

            我们尊重原创,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告知 →意见反馈,我们将做删除处理!

本文链接:https://ieim.cn/mood/783.html

“小镇理发师” 的相关文章

成长的孤单与成熟

成长的孤单与成熟

彼此都不追究,相邀再次喝酒,待葡萄成熟透,愿你的友谊,地久天长。成长的道路上,我们逐渐失去了童年的无忧无虑,取而代之的是成年人世界的责任和义务。每一步都变得沉重,不再有谁会去关注你的色彩,不再有谁会去...

好好爱自己,比什么都重要

好好爱自己,比什么都重要

有位作家说:“等着别人来爱你,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。”学会真正爱自己,是每个人一生都要学习的课题。一位农妇出生在贫苦家庭,一辈子以干农活为生。她76岁拿起画笔尝试绘画,80岁举办个人画展,画作在全世界进...

回味友谊

回味友谊

在当今这个智能时代,要认识一个人很容易,比如饭桌上,网络上,但要记住一个人,却不是应酬一顿饭、网络一搭讪那么简单。有一类人是天生的“自来熟”,见面就热情寒暄,仿佛你们是失散多年的兄弟,为了证明友谊,他...

如果两个世界,无路可走

如果两个世界,无路可走

在现实生活的夹缝中,我们常常会发现自己站在两个世界的交界处,左右为难,进退维谷。这种困境并非虚构,而是每个人在某个阶段都可能遭遇的真实体验。它可能是职业与家庭的冲突,理想与现实的碰撞,或是个人与社会的...

你相信一见钟情吗?我相信

你相信一见钟情吗?我相信

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,很多人对“一见钟情”持怀疑态度,认为那不过是电影或小说中的浪漫桥段,与现实生活无关。然而,我却坚信一见钟情是真实存在的,因为它曾在我身边真实地发生过,甚至在我自己的生活中留下...

只适合一个人的孤单,就无须强求两个人寂寞

只适合一个人的孤单,就无须强求两个人寂寞

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孤单似乎成了一种常态。我们习惯了独来独往,习惯了在深夜里与自己对话,习惯了在人群中保持沉默。孤单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为了逃避孤单,而选择与一个不合适的人在一起,最终却陷入了更深的寂寞...

发表评论

访客

看不清,换一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