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场拐角处的修鞋匠
老周的修鞋摊摆在菜市场拐角处已有二十三年。一张磨得发亮的小马扎,一个装工具的旧木箱,再加上几块垫鞋用的皮子,便是他全部的家当。晨光初现时,他佝偻着背摆开摊子,日头西沉才收拾回家。
冬日里,老周总戴着那顶藏青色绒线帽。帽檐下露出几绺灰白头发,像鞋箱里散落的麻线。他的手指关节粗大,指甲缝里嵌着洗不净的黑渍,可穿针引线时却灵活得很。补鞋跟的锤子敲打声,与市场里的吆喝声混在一处,竟成了某种奇特的韵律。
来修鞋的多是熟客。李老师总来换运动鞋底,说新鞋硌脚;卖豆腐的张婶每月必来补一次雨靴;最特别的是那个穿高跟鞋的姑娘,每回都把鞋跟扭坏,倒像是故意为之。老周从不问缘由,只管低头修鞋,顶多在收钱时多说句"走好"。
去年市场翻新,管理人员嫌修鞋摊碍眼。老周默默收拾工具准备离开时,十几个老街坊联名写了请愿书。如今他的摊位还在原处,只是木箱旁多了张塑料凳——那是居民们凑钱买的。
前日路过,看见老周在教个小伙子绱鞋。年轻人笨手笨脚穿不上线,老周就着阳光举起针,银线在空中划出一道亮弧。市场广播里正放着流行歌曲,修鞋锤的哒哒声却清晰可闻。